臉書遭冒名辦案 女毒犯獲政府賠償
2015-01-23 04:12:38 世界日報 編譯張大順/綜合21日電
一名曾遭聯邦緝毒局(DEA)逮捕的紐約女子,在刑滿出獄後,反控DEA以調查毒品為由,竊用她的臉書個人資料。這名女子已與司法部達成和解,可獲得政府賠償13萬4000元。
毒犯艾奎特控告政府冒名的臉書網頁,讓她擔憂害怕、情緒受創以及陷入危險。 (取材自臉書)
分享
被害人松德拉‧艾奎特(Sonda Arquiett)2010年因毒品案遭逮捕和沒收手機後,司法部即假造其臉書網頁,希望引誘同夥現身或友人透露線索。
聯邦緝毒探員是從艾奎特的手機中取得個人資料,以及她與兒子和侄女的照片,以她的名義建立一個假造臉書網頁。
艾奎特在2011年被以毒品密謀罪判刑,她在2013年控告政府冒名的臉書網頁,讓她擔憂害怕、情緒受創,以及陷入危險,因為會讓人誤以為她正配合當局調查。艾奎特指控設置網頁的DEA探員,持續至少三個月使用冒名網頁。
司法部辯稱,當事人事前已同意使用其手機內的資料,以協助調查。不過,該案在引發公眾關切後,司法部即在去年10月宣布將檢討該臥底手法是否踰越法律規範。
法院文件顯示,這種辦案手法已引發侵犯隱私爭議,法官幾個月前要求雙方考慮和解。如今當局要求的和解條件,包括不承認政府有不當行為。
臉書在致函聯邦緝毒局局長蜜雪‧梁哈特的信中指出,DEA已以欺騙使用者身分的方式,「故意和嚴重違反臉書條款」。
該判例並未特別禁止DEA再使用類似臥底手法,但司法部發言人表示,該部已邀集執法當局開會,「以明確表達在刑事調查每個層面,保護隱私和第三方安全的必要性」。
Recommended article: Chomsky: We Are All – Fill in the Blank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